2021年7月8日,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、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樵教授團隊,以封面論文的形式,在《血液》(Blood)雜志上發表了題為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 tPA-induced brain hemorrhage via cGAS in mice with stroke(中性粒細胞NETs通過cGAS調控腦卒中后tPA溶栓出血)”的研究成果。Blood編輯部邀請國際同行專家撰寫了題為“Mechanism of ICH with tPA thrombolysis”的專題評述,對該研究的科學發現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
Blood封面
缺血性腦卒中以其高發病率、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,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。腦卒中難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溶栓藥物tPA的治療時間窗過短(發病3-4.5小時之內),而腦出血限制了時間窗之外tPA的使用。因此,如何克服tPA引起的腦出血,從而增加其治療時間窗之外使用的安全性,將為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的機會。

圖注:腦卒中后tPA溶栓出血的機制
趙冰樵研究團隊發現tPA通過其膜受體LRP1,激活中性粒細胞中NETs形成的關鍵酶PAD4,引起大量的NETs釋放到腦組織中。隨后,NETs通過與小膠質細胞的交互對話,激活小膠質細胞中的DNA感受器cGAS-STING,引起炎癥因子釋放,從而加劇血腦屏障破壞和腦出血。該研究進一步證明降解或阻斷NETs產生,可以逆轉tPA溶栓引起的血腦屏障損傷,減輕腦出血,同時闡明了PAD4和cGAS是NETs促進tPA溶栓出血的關鍵分子,為增加溶栓治療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標。
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博士生王冉冉、朱淵博、劉中旺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趙冰樵教授、范文英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。
全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182/blood.2020008913
|